3种足跟痛,至少有一种你一定要知道。
3种足跟痛,至少有一种你一定要知道。
你是否有过足跟疼痛,走路时脚容易崴脚,不敢用力踩地,早上刚起床时最为明显的经历呢?
您可能认为是足底筋膜炎,其实足底疼痛原因有很多,它们都能引起:跟痛症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跟痛症?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的综合征。按跟部的部位分类,可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跟跖侧疼痛的疾病有:跖腱膜炎、跖腱膜断裂、跟脂肪垫炎、足跟外侧神经第一卡压症、根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跟后部疼痛的疾病有:跟腱炎、跟腱滑囊炎。
本症发生于组织长期累积性损伤和退行性变,常见的病因有:
1、 跖腱膜炎:跖腱膜是足底浅筋膜部分,由纵行的白纤维组成,起自跟骨跖面,向前伸直止于跖骨。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跖腱膜,导致跟骨结节牵拉;中老年人足部肌肉力量减弱、韧带退变,足弓变化,跟骨结节被牵拉的力量增大,反复牵拉作用,导致炎症的发生;
2、 跟腱炎:跟腱炎分为非止点性跟腱炎、止点性跟腱炎。非止点性跟腱炎的内在原因是指跟腱距跟骨止点4cm处的跟腱是一个相对缺血区域,此处为最细部分,容易发生损伤。外在的原因是跟腱承受过度应力和反复的微小损伤后引起腱周围炎症和部分断裂。另外,跟腱本身的退行性改变也是跟腱炎的外在因素。止点性跟腱炎是跟腱在跟骨止点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患者群为运动员,在运动前准备不充分,引发的跟腱炎。
3、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足跟部皮肤厚,在皮肤和跟腱之间具有特有的脂肪垫,脂肪垫有防止滑动和吸收震荡的作用。由于长期慢性损伤、劳损、外伤等因素,加重局部受风寒潮湿的作用,该垫发生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跟骨跖面疼痛肿胀,严重还可以引起跟下滑囊的炎性改变,在站立或者行走时跟骨下面疼痛加剧,甚至不能行走。
临床特点:
1、 跖腱膜炎:肥胖中年女性、舞蹈者、长时间的跑步、长距离行走等爱好运动的人群中发生较多,发病缓慢;跟骨趾侧疼痛,在早晨开始行走时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后疼痛有一定缓解,长时间活动后又症状加重;检查发现跟骨内侧结节和跖腱膜起点附近有明显压痛,足跟前内侧肿胀,有的还会出现足内翻、跟腱挛缩以及扁平足或高弓足等症状。
2、 非止点性跟腱炎:运动员多见;早期行走或活动多时,自觉跟腱部疼痛,早晨可感觉到跟腱僵硬,并在休息时也疼痛,出现跛行。检查时发现跟腱部肿胀,被动屈曲踝关节时疼痛加重;踝活动受限,可触及跟腱增粗或表面结节。压痛点随踝关节的屈伸活动而改变,有跟腱疼痛弧的症状。
自我处理方法:
1、 跟腱牵张训练跟腱挛缩是引起跟痛症(跖腱筋膜炎)的常见原因,适度牵张跟腱有助于炎症消退,每天反复牵张训练是减轻跟痛症有效方法之一
2、 跖筋膜牵拉训练:
足后肌肉的放松
自我拉伸
3、 足矫形垫应用特殊柔软性和弹性好的材料,利用运动鞋原理设计的足矫形垫,吸收足跟压力,有效缓解运动中跟骨疼痛症状。
防治小贴士
1、 鞋的选择鞋大小要合适、柔软、宽松,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过薄、过软易损伤足跟,鞋舒适可以减少足部跟腱的拉力,减轻摩擦,达到保护足跟的目的。
2、 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热水泡足,保持足部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3、 避免外伤,不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过于疲劳的。徒步旅行或爬山跑跳,如果发现足跟疼痛,应该及时调整,充分休息,以避免足跟部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4、 足部保暖天气,转冷时应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逐步受风寒潮湿的侵袭,多数患者的足跟痛,与寒冷风湿有关,
5、 老年人注意多摄入钙,多晒太阳,防止骨质疏松和足跟跟骨刺的形成,此外要补充多种维生素。
6、 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注意:如果您足跟疼痛严重,切勿盲目自信,需及时就诊,避免耽误治疗时间。